4月21日至4月28日,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此次车展以“拥抱变化”为主题,展示了科技创新对汽车行业格局带来的变化。
值此行业盛会之际,毕马威中国未来50榜单系列于今日发布了中国领先汽车科技50企业移动出行及创新服务子榜单。经过数月密集的走访与评选,我们筛选出了这两个领域的多家领先企业及新锐企业。移动出行即网约车、分时租赁等出行服务;而创新服务涵盖的范围则包括新零售、汽车后市场、数据应用解决方案等板块。
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吴国强表示:“移动出行与汽车创新服务作为汽车生态链中重要的一环,与消费者息息相关,也是依靠创新赋能不断变革的一个领域。毕马威中国汽车行业服务团队始终致力于关注行业衍生的服务研究,为移动出行及创新服务提供实践及深入洞察的有效探索。“
移动出行进入到用户运营和用户体验竞争的新阶段
随着共享化和互联化的不断发展,汽车的产品属性越来越趋近于消费类电子产品。与此同时商业逻辑较之以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逐渐从硬件销售的主导模式变为订阅收费模式。行业参与者希望通过运营和服务以及同消费者的高频接触实现对商业模式的重构,出行服务则是基于这一考虑对车辆使用权的商业模式创新。
移动出行的范畴已从传统的网约车服务延申至分时租赁、代驾和共享单车等服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3.65亿,占网民整体的36.9%。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用户正在成为出行平台、新技术平台和车企三股力量之间的纽带。
目前各平台不断聚合各家出行服务商的资源,继高德美团之后,滴滴也接入了第三方出行服务商。而各服务商也不断地深挖具体服务场景,例如享道出行推出的“享学小专车”升级版本,实现了匹配更多场景的“多日接送”功能,不仅为有接送学生上下学需求的家长提供一次下单多日接送的服务,还拓展到了固定时段就医、定制化商务出行等场景。出行市场的较量已经从最初的补贴大战,逐渐演变为用户运营和用户体验的竞争。我们相信出行服务的多元化发展和未来技术的不断革新,仍为后来的市场参与者提供了破局机会。
从消费者层面来看,根据毕马威2020全球高管调查,中国消费者在选择出行服务时最看重品牌信任度(45%)以及叫车的便利性(22%),即附近可用车辆数量和应答速度等。
毕马威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诺伯特表示:“在选择移动出行时,中国消费者最看重的是服务提供商的品牌信任度及叫车的便利性。这主要是由于此前行业负面事件的影响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引发的人们对安全性的考虑。另外,差异化的服务也将影响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由于中国出行市场的成熟度较高,中国的消费者拥有更多选择,进而中国市场也会呈现出不同于全球市场的消费者偏好。所以出行企业建立品牌信任度并在用车便利性上实现差异化既是当务之急,也是企业应坚持的长期战略。”
汽车后市场前景巨大,由购买管理转向使用管理
依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消息,截至2021年3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78亿辆,其中载客汽车保有量达到2.48亿辆。未来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稳步提升和汽车车龄的增长,消费者对于养护和维修支出也将稳步提升,进而推动汽车后市场的增长和投资热度。这里的后市场主要指车主在使用汽车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保险、油品、保养维护、维修等等。近年来,针对后市场的投资一直保持着强劲的态势。
近5年汽车后市场主要融资事件盘点(不完全统计)
目前中国的后市场中仍存在数字化发展水平较低、缺乏规模化和专业化、行业诚信度低等问题,这对行业参与者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发展机遇。目前,各类新兴平台正尝试解决这些痛点,他们通过更加用户友好的界面打通了上游供应商到下游中小型汽配店的链条,使用户获取到更加优质稳定的服务。
毕马威中国华东及华西区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徐侃瓴表示:“我们估计,在汽车全生命周期中车主的购车后花费可达20万元。电动化的发展使车辆的保养项目减少、周期拉长,但是消费者对车辆个性化需求的增加和汽车电子属性的增强将衍生出新的后市场项目以及新的服务机会,后市场的产值可能会增长10倍之多。在不久的未来,榜单中这一领域的创新企业可能会发现自己处于中国最富有发展前景的细分行业中。”
毕马威中国领先汽车科技50企业完整榜单及报告将于年中发布,请持续关注榜单动态。